周翰辰,电子与信息学部自动化学院,钱学森书院,越杰81班学生,综合成绩95.802,位列专业第二名,保研至清华大学自动化系。连续三年被评为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学生,四级647分,六级618分,托福首考102分,荣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Meritorious Winner奖、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陕西省一等奖、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二等奖、全国大学生通用学术词汇竞赛国家级三等奖、外研社全国英语写作大赛校级特等奖、陕西省二等奖,获评校国际交流奖、三下乡实践先进个人,参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分互换项目并获得首届“越杰计划”奖学金24万元。
进入大学后,少了高中时的紧张与忙碌,我们不仅拥有了更多的时间,更是拥有了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力。“大学这四年应当如何度过?”这是我入学后最先思考的问题。有的同学在图书馆遨游书海,有的同学在社团中展现才华;有的在志愿工作中奉献自我,有的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能力。生活不再有统一的评判标准,每个人都可以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人生。对我而言,我认为大学是我们人生中少有的具有单纯性、多样性、可塑性以及低试错性的岁月,因此我更愿意在大学四年不断思考、不断尝试、不断挑战,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,充实地过好每一天。
在学习过程中,我总是爱思索学习的本质,探寻学习的方法,其中对我启发最大的是大三专业课的实验。大一大二的基础课学习与高中学习模式较为类似,有老师带领同学讲解、做题、复习,最终实现知识的掌握;而大三的专业课实验则是布置验收要求后,由同学们自行设计、讨论、查阅资料并解决问题。没有了老师的带领让我们刚开始极为不适应,普遍感到无从下手、不知所措。
经过不断的摸索,我渐渐发现:这正是我们从“跟从式思维”到“探索式思维”的转变过程。我们不再完全跟随老师、课本的已有步骤,而是依据我们要完成的目标选择性地学习知识,目标导向性地完成任务。有了以上认识,我尝试转变思维方式,并与老师同学讨论请教经验,最终解决了难题,完成了任务。之后的学习更是印证了这一点。不论是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上课期间国外教授用“实际工程项目”代替传统的习题帮助学生掌握知识,还是在科研、竞赛中“寻求创新点”的工作经历,我越来越感受到这种“探索性思维”带来的巨大意义,让我的学习认知有了新的蜕变。
为了在实践中提升自我,奉献自我价值,我参与了校爱心社志愿支教活动。在周至中学支教期间,当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我看到同学们渴求知识的眼神,当大家如火如荼地讨论我提出的问题,当准备的课程得到老师、同学们的认可,我终于体会到了做一名教师的快乐,那是一种分享的喜悦。此时的同学们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与迷茫阶段,我非常愿意用自己的所学所悟去帮助、引导他们。
支教结束后,我们又组织了同学们来交大校园参观。当参观结束后同学与我聊天时谈到“我今天备受震撼与鼓舞,我以后也要考交大”时,我心中竟有良久的自豪与感动。那是一种用自己微薄之力就可以影响他人的成就感,这或许就是做一名教师最大的快乐所在吧。这段与同学们在一起的日子已成为我大学最美好的回忆之一,也更加坚定了我成为一名教师的职业理想。
发扬兴趣爱好是体验多姿多彩大学生活的重要途经,因此我也参与了多个社团。主持团让我体会声音的魅力,用情感赋予角色生命;通讯社让我了解不同人的故事,并用文字记录下难忘的瞬间;舞蹈团让我追随音乐的律动,迸发出青春的活力;合唱团让我以歌会友,在一首首歌曲中展现韵律之美,直抵心灵深处。在社团之中,我不仅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,更是看到了当代年轻人对待生活的态度,追求自己之所喜并热爱一生。正是社团让我更加开朗、自信,让我体会到了大学包容、开放的文化以及独有的魅力。
转眼间毕业的日子就快到了,回顾大学生活,我很感激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广阔的平台让我们去尝试、思考与蜕变,我也可以自豪地说,大学的每一天我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。这四年的积淀必将成为我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,帮助我们自信地眺望远方、勇敢地昂首前行。
我很喜欢汪国真的一句诗:“既然选择了远方,便只顾风雨兼程。”当你选择了热爱生活,就要珍惜时光,努力过好每一天,不留遗憾。在未来,即使道路泥泞,风雨如磐,也不要畏惧退缩,因为彼岸的远方,便是朝阳的方向与胜利的曙光。